欢迎访问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今天是   

探寻小坡村蝶变密码:大学生用镜头为黄桃插上“云翅膀”

时间: 2025-08-28 12:44   信息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同学们看,这就是我们小坡村种植的精品黄桃,再过半个月就要成熟了。”8月21日上午,清镇市王庄乡小坡村驻村选调生王欣雨指着漫山遍野的果树,向到访的大学生实践团队介绍道。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青耘守艺 云链振农”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整装出发,前往距离学校一小时车程的小坡村开展“指尖传艺 乡野筑梦”主题实践活动。这支由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此行肩负着特殊使命:运用专业知识为当地特色黄桃产业拍摄宣传片,助力农产品销售。

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美丽蝶变

小坡村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乡村振兴样本,这个曾经的国家一类贫困村,如今已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项称号。在村委会会议室,王欣雨向师生们详细介绍了村庄的蜕变历程。

“我们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传承弘扬‘挑夫’精神,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王欣雨说,目前全村精品水果种植面积约828亩,桃园总共300亩,枇杷50亩,李子448亩,杨梅30亩。

80931af810861b43abd8515ab341ef31

图为服务队成员与小坡村村干部座谈

用镜头记录乡村振兴成果

座谈会结束后,实践团队立即前往黄桃果园开展拍摄工作。八月的果园里,饱满的果实压弯枝头,果农们正在忙碌地进行采摘前的准备工作。

无人机在空中盘旋,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学生们分组协作:拍摄组多角度采集黄桃影像;文案组精心撰写产品介绍;推广组则对接电商平台,优化产品页面设计。

“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业,既方便照顾家里,又能增加收入。”果农告诉学生。

d01cd969c0bb1d4a50fc68273bc6fb37

图为服务队成员进行宣传片拍摄

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

下午,实践团队来到杨顺清事迹陈列室参观学习。杨顺清是小坡村人,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6年受组织委托,用一对箩筐挑着陶铸和曾志的女儿陶斯亮,从陕北延安走到吉林白城子,历时一年圆满完成护送任务。

陈列室以"勇挑重担,一往无前"为主题,通过三个单元展现了这位老红军的一生。服务队成员周爽在参观中深切感受到,"挑夫"精神正是小坡村实现美丽蜕变的内在动力,同时表示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继续传承“挑夫”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983bcf7a9d10aa339b647dff02e7bf09

图为服务队在村干部带领下参观学习杨顺清事迹陈列室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夕阳西下,实践团队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归程。此次拍摄的宣传素材经过后期制作后,将在各大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发布,为小坡村黄桃销售提供支持。带队老师曾容表示将以此为契机,与小坡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继续开展技术支农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图文:刘婷、陶欢(学生)

一审:曾容

二审:申彬立

三审: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