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挑重担 一往无前:“青耘守艺 云链振农”服务队学思践悟“挑夫”精神
时间: 2025-08-28 12:45 信息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2025年8月21日,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青耘守艺 云链振农”服务队来到清镇市小坡村追寻伟大革命者杨顺清同志的足迹,学思践悟“挑夫”精神,争做新时代“勇挑重担 一往无前”的有志青年。
服务队到达小坡村
杨顺清,苗族,1909年12月出生于清镇王庄乡小坡村一个叫茅草坝的苗寨,杨顺清一生经历两次“长征”但却“初心不退”,一次是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路上,他背电台、喝水试毒、护送文件、勇敢作战;一次是执行组织任务万里护送革命后代去东北,一诺千金、矢志不渝。
服务队在小坡村村委会会议室参加座谈
服务队员们追随着他的足迹,第一站来到了小坡村党群服务中心学习交流,当地驻村干部介绍了他们践行“挑夫”精神的“五在小坡”行动,即配强“一个支书”“挑”在小坡、建好“一支队伍”“干”在小坡、打造“一个中心”“聚”在小坡、健全“一个机制”“和”在小坡、找准“一条路子”“富”在小坡。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了小坡村的红色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当地驻村干部们的先进事迹。“‘勇挑重担,一往无前’”是杨顺清精神的核心,杨顺清同志是新时代敢担当勇执行的典范,是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交流会上村干部的话语在队员们心中种下了红色的种子。
服务队步行前往杨顺清事迹展陈室
服务队员在交流会结束后,一起步行前往小坡村杨顺清故居参观学习,小坡村驻村选调生王欣雨为大家讲解杨顺清同志“万里护送陶斯亮”的感人故事。
1945年,陶斯亮刚四岁,父亲陶铸和母亲曾志(原中组部副部长)就被派往东北沦陷区组织敌后游击斗争,临行时曾志恋恋不舍地把陶斯亮留在延安保育院,并郑重地对保育员杨顺清说,“我们把这个孩子托付给你。如果我们回不来。这个孩子就是你的。”在漫漫长征路里,杨顺清用一个筐背大了陶铸同志的小孩陶斯亮,又从延安背到了哈尔滨。
服务队参观杨顺清事迹展陈室
“一句嘱托,一声承诺,杨顺清同志勇挑重担,矢志不渝完成革命任务,展现了无畏担当的精神,这正是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学生需要传承和发扬的”,服务队员梁娜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在小坡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办公室里,两位驻村干部分享了她们工作中攻坚克难的故事。农产品回收、直播助卖,她们无惧风雨,黄桃、羽蛋鸡养殖产业建设她们跑在田间地头、乐此不疲,村容村貌治理她们走访家家户户宣传动员,倾露真情……她们“敢啃硬骨头”的工作态度深深影响了服务队员们的心灵。服务队队长周爽同学,向她们表达敬意并作出承诺“未来我将通过大学生西部计划走入祖国需要建设的地方,像杨顺清同志,像你们一样,用行动兑现承诺,在乡村振兴的事业中绽放青春绚丽的光彩”。
“挑夫”精神,始于杨顺清同志的故事,又在一代代小坡村驻村干部的身上传承了下来,现在这颗种子也在服务队“服务乡村振兴”的故事中生根发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每一位服务队队员都将以“勇挑重担 一往无前”的“挑夫”精神,以专业所学结合志愿服务,为乡村振兴的青春实践贡献力量。
图文:申彬立、陶欢(学生)
一审:刘婷
二审:曾容
三审: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