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无毒·童心向未来
时间: 2025-09-02 12:49 信息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需要全民参与,而青年更是禁毒宣传的生力军,为深入推进禁毒宣传教育,筑牢全民禁毒防线,2025年暑期,信息工程系“启明·破茧”禁毒志愿服务实践队积极联合多地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村委会、志愿者协会和禁毒办,先后奔赴清镇市、贵阳市乌当区及安顺市紫云县等地,开展“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系列宣传活动,以青春之名,为构建无毒社会健康乡村贡献青年力量。
一、暖心入户送关爱,精准宣教护童心
启明破茧实践队首站来到清镇市青龙山街道,联合贵阳市筑城阳光志愿者协会开展"禁毒护航·关爱同行"主题活动。针对辖区内有子女的"两社"人员家庭,队员们提前摸排情况,建立详细档案,并精心准备了差异化的宣传材料。为小学生定制了印有禁毒漫画的文具套装和绘本,为中学生配备了禁毒知识手册和主题书签。
在征得家庭同意后,队员们分组入户开展帮扶。他们不仅向家长详细讲解毒品的危害和国家禁毒政策,还通过情景剧、问答游戏等生动形式,向孩子们传授禁毒知识。同时,队员们仔细记录每个家庭的实际困难,协助对接就业培训和学习辅导资源,让禁毒宣传与切实帮扶相结合。
同日下午,在社区广场上,队员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集中宣传活动。"吸毒人生"情景模拟闯关游戏让居民亲身感受毒品对人生的摧毁;"我是禁毒小侦探"活动通过辨识伪装毒品图片,提升居民识别能力;"拒绝诱惑情景秀"则通过实战演练,帮助居民掌握防毒技巧。
二、专业学习强根基,街头科普传新知
实践队第二站来到乌当区新创路街道。清晨,队员们走进阳光驿站暨贵阳市三江强制隔离戒毒所"专地融合"工作站,开展禁毒专题教育学习。戒毒民警通过仿真毒品模型展示、真实案例剖析及VR沉浸体验,为队员们系统讲解新型毒品的伪装形态和危害,为志愿者后续实践活动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下午,队员们联合新创路街道和新创路派出所走上街头,开展禁毒知识宣传。他们设立宣传点,发放禁毒宣传手册,组织"禁毒大转盘"有奖问答,吸引众多居民参与。"活动设置了"无毒家庭"承诺协议书,居民们纷纷签署倡议书,表达拒绝毒品的决心。当日共签署倡议书100余人,禁毒的种子在街头巷尾悄然播撒。
三、温情走访润乡土,红色基因筑防线
实践队相继深入乌当区东风镇洛湾新村与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猫营镇黄鹤营村,将禁毒宣传送达乡村一线。洛湾新村民风淳朴、环境安宁,黄鹤营村则兼具红色传统与现代发展活力。实践队因地制宜开展入户宣传,以温情讲解推动禁毒知识走进家家户户。
在洛湾新村,实践队采取“拉家常+案例讲解”的方式展开宣传。队员们统一着装,携仿真毒品模型与宣传材料逐户走访,以亲切的交流拉近与村民的距离。他们围坐在村民身边,结合“邮票”“巧克力”等伪装毒品的实物展示,用本地方言和真实案例,清晰说明毒品的隐蔽性和严重危害,尤其针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群体开展差异化讲解——通过趣味动画和问答吸引孩子关注,以慢速重复和重点提醒帮助老人识毒防毒。宣传结束后,村民积极响应,主动在禁毒倡议书上签名。一位村民表示:“以前觉得毒品离我们很远,今天才知道危害这么大,以后一定会警惕,也要告诉家里人。”
在黄鹤营村,实践队注重融合本地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主题,提升宣传感染力。队员们首先与村党支部交流,了解该村“党建+大数据+乡村振兴”治理模式,随后在党员志愿者陪同下分组入户。他们身着融合禁毒与红色文化标识的服装,一边结合村庄特色产业——如蓝莓种植——比喻毒品如病虫害般危害家庭与社区,一边在红军桥等地讲述革命历史,激励村民传承红色精神、坚决抵制毒品。宣传中还引入大数据治理案例,鼓励村民运用科技手段防范举报涉毒行为。村民反响热烈,纷纷签署倡议书,一位村民动情地说:“村子发展不易,绝不能沾毒品,要像守护红军桥一样守护无毒家园。”
通过深入走访,实践队完成多户宣传,发放大量资料,签署多项倡议,切实增强了村民禁毒意识,为构建无毒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系列活动累计开展禁毒宣传6场,覆盖群众1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实践队通过"专业学习+街头宣传+入户帮扶+乡村覆盖"的多维模式,将禁毒防线从城市延伸至乡村,从街头推进至家庭,为构建"无毒贵州"贡献了青春力量。
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积极响应并投身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启明·破茧"禁毒志愿服务实践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今后将继续深入更多社区和乡村,开展禁毒宣传活动,为全民禁毒战争注入青春活力,共同守护无毒家园。
一审:余秋雨
二审:钱柳
三审:蒋蕾